主要任务—防汛防旱应急管理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3日08:44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小中大转发微博: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加快推进“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建设,健全完善防汛防旱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防汛防旱工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防汛防旱调度决策能力建设
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构建水情、雨情、水量、水质等监测站网体系,实现对水旱灾害的全天候、高精度、高频度监测,监测覆盖全县各乡镇及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建设全县16座中小型涵闸水雨情遥测与防汛通信预警系统、涵闸自动化控制、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县内叮当河、善后河、东门五图河、枯沟牛墩界圩河、车轴河、五灌河等各骨干河道水质、水量监控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
工程基础数据库建设。在省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内,建设工程基础数据库和基于WebGIS的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与省市资料互联共享。信息包括河流、堤防、机电排灌站、涵闸、城市防洪、险工险段、其它工程等7个工程类别主题。
灾情监视和评估系统建设。利用卫星遥感、WebGIS数据库、洪水数值、干旱模拟等技术,对洪涝旱等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评估,结合资产评价与预测分析,评价灾害总体影响和损失情况,提供灾害空间分布情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统一信息采集设备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开展防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包括县管16座涵闸的视频监控平台建设、视频监控应用系统开发二个部分,实现对防汛防旱重点水利工程运行状况的实时监视,建成全县联网视频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县范围内视频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联合调度方案研究。开展多水源、多工程联合调度方案、水量水质同步调度、河道生态调度的研究,为防汛防旱调度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重点是:新沂河、古泊善后河、通榆河等多水源联合调度方案的研究,水量水质统一调度、河道水污染扩散及调水冲污试验研究等。
(2)防汛防旱管理体系建设
防汛防旱组织机构、办事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县级防办能力建设,建成县乡两级防汛防旱组织体系。县政府设立防汛防旱指挥机构、下设办事机构,确保办事机构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在岗人员、行政级别和经费来源与其履行的职责相适应,编制性质定性为公务员。县防办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各乡、镇政府设立履行防汛防旱防台风职能的防汛防旱办事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
防汛防旱督察制度建设。建立防汛防旱督查制度,从制度上明确防汛防旱中县乡两级及各部门的职责,加大对各级各部门防汛防旱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促进防汛防旱重大事故调查中的责任界定,有效防止洪涝干旱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编制新沂河、海堤、灌云县城防汛防旱应急预案,以及城市强降雨、饮用水源污染等各类应急预案;完善防汛防旱应急预案体系,实现预案全覆盖,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对台风灾害影响地区,把避险转移预案延伸到乡镇、村。
社会化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防汛防旱各项责任制度,建立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会商决策、应急响应机制和联动机制,形成紧密协作、各司其职的县、乡防汛防旱应急指挥体系。开展新沂河、海堤、古泊善后河以及叮当河、东门五图河、枯沟牛墩界圩河、车轴河、盐河、五灌河等骨干河道和灌云县城洪水风险图的编制。按照防洪保护区,划定风险区域;实行洪水风险评价制度,推进洪水风险管理;引入洪水保险机制。建立健全预警联动机制,实现监测预警信息互联互通。加大防汛防旱工作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健全社会动员机制,依照法律规定将全社会在防汛防旱减灾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落到实处。
(3)防汛防旱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制度建设。研究制定《灌云县河道堤防巡查办法》和《灌云县河道河长制实施办法》,加强河道堤防巡查和管理;制订《灌云县防汛物资管理办法》,提高防汛物资现代化管理水平;制定《灌云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意见》,强化县级防办能力建设和管理;研究制定台风防御工作意见,加强沿海地区防御台风应急管理研究。
物资储备和管理。按照“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县乡两级逐年加大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力度,适时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物资储备数量逐步达到国家定额标准;加大物资储备站库建设,在海堤沿线增建物资仓库3座3000平方米,改善仓储条件;规范防汛物资管理,提高防汛物资储备管理水平。
专业队伍建设。逐步建立防汛巡查专业队伍,确保险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上报;建立一支50名预备役人员组成的县级防汛抗旱机动抢险队伍和4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防汛专业抢险队,依托乡镇政府和水利服务站,建立乡镇群众性抢险队伍375支10000人;建设防汛抗旱专业抢险训练基地,每年安排时间对防汛巡查队伍和抢险专业队伍进行专项培训演习,提高实战能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收藏此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