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平:在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3日09:34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小中大转发微博: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省政府全体会议、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工作会议、苏中发展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各地水利现代化建设经验,科学研判水利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动员全省水利系统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作风,在更高层次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改善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水利支撑保障。会上,我们观看了苏州、徐州、南通三市水利现代化建设短片,听取了13个省辖市水利局的交流发言,大家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值得各地相互学习和借鉴。刚才,叶健总工对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提出了工作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水利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2011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出台以来,全省各地牢牢把握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以水利现代化建设为抓手,以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为主线,扎实工作,奋力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市县两级规划基本批复实施,以省、市、县水利现代化规划为主体,以水利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水文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等专项规划为补充的规划体系基本建立,为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二是水利投入政策框架基本形成。省及各市县政府陆续出台了水利投入政策的落实意见和配套政策。2011年以来,全省水利公共财政投入330亿元,市场融资170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30%以上。以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以市场融资为支持、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水利投入增长机制初步形成,为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水利现代化工作推进机制逐步完善。建立了以党委政府领导挂帅、水利部门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了苏南、苏中、苏北18个地区先行示范、典型引路的试点工作体系,建立了厅领导分片联系督查机制,全省上下形成了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四是考核与监测评价体系基本建立。我们制定了水利现代化6大类22项指标体系并经省政府批复认可,制订了《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编制下达和考核评比办法》,研究出台水利现代化进程考核测评工作方案,建立了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制度。五是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南水北调基本建成并成功进行试通水,新一轮治淮、沿海水利和太湖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水利条件进一步改善,为全省粮食“十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及河湖管理等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水利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各地立足区域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实现重点突破。在流域防洪建设方面,南京市积极推进长江干流堤防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南通市建立河道“四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常熟、太仓等地大力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在水生态建设方面,江宁区致力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苏州通过东太湖整治着力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在信息化发展方面,无锡市充分利用物联网优势发展“智慧水利”,江阴市依托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水利建设管理智能化等等,这些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总体上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2012年水利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情况来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防洪除涝达标率、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水平等7项指标依然是全省水利现代化的短板,区域发展上呈现苏南最高、苏中次之、苏北靠后的局面。希望大家对照监测报告,针对薄弱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提升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准确把握水利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了“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点新要求。最近,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工作会议、苏中发展工作会议,省政府又通过 了《关于支持苏北地区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全省“两个率先”、“八项工程”的总体布局以及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协调发展重大部署,我们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立足于省情特点、顺应水利发展内在要求、紧密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水利现代化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平。
(一)准确把握“两个率先”的新部署对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两个率先”的发展大局有了一系列新部署。一方面,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新要求和全省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对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两个指标体系进行了升级完善,把科学发展的标准提高了,把达标的时间表延长了,在发展导向上更加突出质量效益,工作推进上体现更高要求,衡量标准上更加强调群众满意。另一方面,展开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布局,提出促进苏南率先发展、推动苏中特色发展、支持苏北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在目标任务、关键举措和工作要求上实行分类指导,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各地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进一步完善水利现代化发展目标,夯实发展措施,确保水利现代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既不能操之过急、不切实际,也不能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地区发展大局,更加主动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地发挥水利的综合保障作用。
(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新标杆对水利发展思路与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树立了生态文明新标杆。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特别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和要求。水是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江苏生态省建设的大局。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能,也是拓展水利现代化建设内涵、促进水利行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不仅要落实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大重点任务上,还要贯穿于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在水利规划、水利建设、水利管理各个环节,更加坚定地树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更加坚定地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统筹兼顾的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洪涝旱污综合治理的发展布局,进一步突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河湖生态保护修复的发展重点,以水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水利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准确把握城镇化的新进程对水利基础保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从释放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潜力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新一轮城镇化必然带来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农业生产的方式转变,将对水利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要主动关注和了解新形势,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新变化,提前谋划,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强区域水利规划布局,注重水系互通互连,改善城镇水资源环境条件,主动服务和引导城镇化发展,为推动城镇化的新进程提供水利综合保障。
(四)准确把握群众满意的工作标准对水利服务民生的新要求。全省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重新调整后,在衡量标准上更加强调群众认可,更加突出民生幸福和群众的主观感受,充分体现了各项工作的“民本”导向。在全面实现小康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水利工作要更多地关注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生活环境改善,以及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保障。我们现在强调群众路线、政风行风建设,就是要求我们在解决群众感受最为直接的问题上下真功夫,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利、更加直接、更加满意的服务。
三、全力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总体上要按照省委2011年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在目标定位上既要体现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又要体现出在全国水利行业中的领先示范,到2020年,苏南地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苏中苏北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有条件地区及部分领域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围绕这个目标,各地要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落实,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合理确定年度推进计划,集中力量突破一些难点和关键领域。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提升防洪减灾综合能力。防洪安全始终是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经过多年治理,我省大江大河防洪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整体上来看,防洪体系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面对防洪减灾体系中的短板,必须坚持流域和区域协调配套,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一是完善提升流域防洪标准。按照洪泽湖及淮河下游保护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的目标,加快实施新一轮淮河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全面推进太湖治理骨干引排工程,扩大太湖流域洪水北排通道,争取实施环太湖大堤、望虞河、太浦河等后续工程,使太湖流域达到防御不同降雨典型50年一遇洪水标准;按照长江堤防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积极推进长江干流堤防能力提升及河道整治;结合沿海滩涂围垦开发,进一步巩固海堤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的防潮标准。二是加快区域治理步伐。重点区域要达到防洪50年一遇、排涝20年一遇的标准。要加快实施淮河流域里下河、南四湖西、沂南沂北、中运河两岸及洪泽湖周边等重点易涝洼地治理,完成滁河、水阳江近期治理工程,实施七浦塘等太湖地区引排干河治理,支持苏南地区开展圩区达标建设。要加快列入国家规划的205条中小河流治理,继续实施水闸、泵站加固改造。加快推进区域治理规划,积极推动实施水系连通百河达标整治。三是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城市防洪标准,调整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加大以奖代补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省辖市城市骨干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善中小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小城镇引排能力建设,基本建立与城市规模、功能和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城市水利工程体系。四是强化防汛防旱应急能力建设。健全省、市、县、乡(镇)四级防汛防旱指挥体系,完善各类应急抢险预案和防汛抗旱服务体系,加强水文监测能力和防汛调度系统建设,从整体上提高防洪减灾综合能力。
(二)着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水生态文明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也是推进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我们要立足于省情、水情,着重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以落实“三条红线”为目标,强化水资源管理。全面落实以县为单位的用水总量管理制度,建立全社会用水监控管理工作体系;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行业、企业用水考核奖惩机制;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功能区达标建设,建立重要河湖排污的监测和预警机制。通过生产生活用水方式的转变,形成“倒逼机制”,引导产业布局、经济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二是强化河湖管理和水生态修复。要以湖泊联席会议制度和“河长制”为抓手,落实河湖管理机构、职责和经费,规范河湖水域岸线利用行为,严格落实重要河湖水域占用补偿制度。要以中小河流治理、城乡河塘疏浚、山丘区小流域治理、水库除险加固、退圩还湖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清淤、河网水系畅通工程,加强环湖、沿河以及水库周边水环境整治,推进重要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水利风景区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城乡水环境,维护河湖的健康生态。三是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在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三大调水系统的同时,突出加强骨干“清水通道”建设和水源保护。以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加快实施新沟河、新孟河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太湖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结合现有水利工程的调度运行,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按照“一地一备”的要求,确保大中型城市基本建成备用水源地,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全面提升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四是强化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以河湖及水利工程为依托,做到规划中有引导、设计中有项目、预算中有安排。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不仅要考虑防洪、供水、排涝等功能,还要充分体现生态理念,注重维护水的自然循环,优先采用生态建材和措施,尽量保持河湖岸坡的自然状况,优化水利工程建设形式,突出发挥工程节约集约用地、美化环境、水土保持的功能,提升工程的生态和文化品味。要大力开展生态健康河流、湖泊、水库、小流域建设,丰富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
(三)着力推动农村水利和民生水利新发展。农村水利现代化是我们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农村水利建设,一定要围绕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服务农业,惠及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为平台,发挥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整合效应;继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改造;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强农业节水灌溉综合措施,强化农业节水的科技支撑;每年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以上,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以上,建设旱涝保收田面积100万亩以上,发展旱改水20万亩以上;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步伐,每县每年新增1至2个规模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并逐年扩大规模,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农村河网水系建设。要以中小河流重点县和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项目为抓手,按照“畅通水系、恢复引排、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拆坝建桥、方便群众”的要求,继续加快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步伐,健全农村河道轮浚机制;同时,积极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三是继续开展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与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同步实施,力争3到5年时间,解决1482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喝上清洁水、安全水。
这里要特别强调两个问题。一是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投资效益。这几年,农村水利建设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项目也越来越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强化,但是存在项目分散,效益单一的问题,农田水利工程综合效益的优势没有充分显现。必须整合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源,通过优化项目规划和资金投入,提高农田水利的投资效益。二是进一步提升农村水利管护水平。近几年“三解三促”下基层,群众反映最多的是农村水利管护问题。抓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关键要进一步深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充分履行乡镇水利站技术服务、专业管理的职能。要加快构建以乡镇水利站为纽带,专业化服务队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村级水管员共同构成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网络,形成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市场运作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基层水利运行管护机制。
(四)着力推进水利科技和信息化建设。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深刻影响水利现代化进程,也是彰显现代水利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们在湖泊管理、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等方面推广了一批先进技术,开发了一系列信息化专业应用系统,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在科技创新方面,要针对水利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突出对农业节水与工业节水技术、长江河势稳定、河流水环境治理等重大课题的集中攻关;突出对沿海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和新材料新工艺运用,突出对制约水利发展关键措施的研究。要注重学习吸收和加强成熟技术的应用、推广、转化,在全省建设一批先进成果和技术应用较好的科技示范基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原则,加强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水利普查成果,打造高水平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加快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注重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应用成效,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快速精准、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着力建设智能化水利体系。
(五)着力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水利各领域的改革创新都已经有政策、有部署、有进展,关键要通过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瓶颈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激发内部活力、有利于水利事业长远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着重推进四个方面改革。一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结合新一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完善水管单位的分类定性、定岗定编,落实财政经费、推进管养分离,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多渠道筹集工程管护经费,加强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的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二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立健全城乡防洪排涝统一指挥调度、城乡河湖统一管理维护、城乡供水统一经营管理、城乡排水与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统一规划治理体系,扩大水务管理制度优势、实践优势的影响。三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政府水利工程“代建制”的建设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水利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加强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管理建设,进一步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建立更加严格的优胜劣汰机制。完善规划许可、竞争立项、投资控制、资金保障和绩效评价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四是水资源价格改革。以南水北调建设管理体制的建立落实为契机,积极探索水价形成机制,以经济手段为杠杆,积极推行水资源阶梯价格制度,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
(六)着力提升水利行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强水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扭转水利系统重建轻管局面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切实转变理念,把加强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一是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围绕现代水利的服务领域和管理内容,在农田水利、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水利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水法规的落实和宣传力度。深入推进水利政务公开,建设规范、高效、便民的服务型机关。二是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大执法队伍、执法基地和装备建设力度,整合省、市、县水利部门执法资源,加强与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强化统一执法、联合执法,形成“拳头”,积聚合力,有效提升水行政执法的权威和效果。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在当前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信息网络迅猛发展、诉求表达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要清醒认识到水利社会管理的复杂性。面对涉水的突发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要着力构建统一、协调、规范、高效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畅通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渠道,全面提高水利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围绕提升总体实力、优化人才结构的目标,抓住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好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
四、切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现在已进入年度目标任务落实的关键阶段,各地、各部门要突出重点,抓好当前,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是扎实做好防汛防旱防台各项工作。今年以来,淮河以南地区梅雨期降水偏少,高温天气历史罕见,一些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各地务必要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密切关注旱情发展趋势,积极做好调水、引水和蓄水保水工作,把抗旱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行业用水。要积极防范旱涝急转。目前我省仍在主汛期,随时可能遭遇集中强降雨、台风和区域性洪涝的威胁,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水文监测、水情预报,强化应急管理,抓好重点薄弱环节的防御应对,扎实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全力推进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到7月底,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69.7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9%。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全年计划安排,抓好节点,抓住重点,特别是列入省委省政府考核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新沟河工程、七浦塘工程、川东港工程等项目,要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基本完成新孟河、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立项审批的前置性工作。同时,要继续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监管和安全生产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三是大力加强水资源和河湖管理。继续加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达标和水功能区管理,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加强湖泊管理与保护,严格执行《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抓好太湖应急度夏各项水利措施,确保完成“两个确保”目标。继续深化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等河湖专项执法活动,严格各类水事违法行为的处理,要像今年抓洪泽湖清障一样,敢于动真碰硬,不达目标,决不收兵。
四是继续抓好农村水利工作。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全力加快农村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进度。2013年度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农村河道疏浚等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和黄墩湖滞洪区等6个重点片区的水利帮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农村水利工程管护机制的改革,要有新的亮点和成效。一些地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推动乡镇水利站建设政策的落实到位。同时,要及早谋划下一年度工作,确保汛后有计划实施。
五是认真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政风行风建设各项工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切实抓好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切实担起责任,扎实开展“四位一体”评议政风行风创新活动。今年全省水利工作年度考核评价,政风行风评议结果是重要一票。各地要准确把握要求,严格方法步骤,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要把评议政风行风同完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使活动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为中心工作服务。同时,要认真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做好三峡移民、“两湖”搬迁群众、小型水库移民帮扶工作,切实维护和稳定群众的生产生活。
同志们,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服务好全省“两个率先”发展大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作出新贡献!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收藏此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