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话豆丹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27日14:52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小中大转发微博:
在灌云,许多人都有一种嗜好,爱吃一种叫做“豆丹”的青虫。豆丹学名为豆蛾,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虫,所以外地人又叫它豆青虫,它是一种以吃豆叶、喝甘露为生,在天然无毒、无公害状态下生长的昆虫。它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性温,有温胃之功效,其锌含量甚至超过了海产品牡蛎,具有滋阴补肾,强身健体,滋润肌肤,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豆丹属粗纤维食物,具有抽油、排毒减肥等功效。灌云豆丹风味异常鲜美,令人食之难忘,是连云港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之一。
每到秋风乍起之时,正是豆丹体肥味美的时节,菜市场里到处都是买豆丹的人群。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把个摊子围得密匝匝,热烘烘。此时,大街小巷、饭店酒楼、家家户户都像是过节似的在擀豆丹、烧豆丹、吃豆丹,构成了灌云的一道独特风景。
远方的嘉宾来灌云,如果没能品尝到豆丹就如同到北京没有吃到烤鸭,到四川没有吃到火锅一样的遗憾。因此,灌云的主人以能招待宾朋吃上一顿豆丹而自豪;而宾朋在灌云为能吃上一顿地道的灌云豆丹会感到分外的荣幸。如果说,在北方以能否吃到海鲜来评定宴席的档次;那么,在灌云则以能否吃上豆丹来甄别宴席的规格。豆丹不仅营养丰富,口味醇厚,而且围绕着豆丹还生发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传说。
连云港市民俗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戴淦说起灌云豆丹,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很早以前,在灌云县龙王荡,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位老太婆,她来了以后,一不讨饭,二不卖艺,只是到各家门口去问:你家有没有粮食要簸啊?后来有的人好奇,真的把粮食拿出来,给她簸着看。她一簸,簸的干干净净,像水洗的一样。簸过以后,她笑笑就走了。这样一来,周围村民都尊敬她,称她为簸箕奶奶。话说有一年秋天,收黄豆的时候,簸箕奶奶来到田间地头,大人小孩都在收豆子,这时候,一群小孩就围上来,很尊敬地对她说:簸箕奶奶把我们豆子簸簸吧。她说今天不簸,我弄一点吃的给你们。孩子们很高兴,都跳了起来。这时候,她簸箕向豆地一簸,就卷来很多很多枯黄的豆叶子,她又对这些枯豆叶又是一簸,霎时,豆叶就烧了起来;烧完以后,在灰堆里扒一扒,就是像米果一样的东西,孩子们都觉得很好吃。这怎么回事呢?孩子们仔细看一看,这不是豆丹烧的吗!人群当中就有人就问,你不会是神仙风婆婆吧!簸箕奶奶微微一笑,说你们需要我的时候,我再来吧!后来人才知道豆丹好吃,而且说是神仙赐给我们的仙丹,就叫豆丹吧”。
“还一个现代版的传说,话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些南京人下放到灌云,来了以后,他们也喜欢上了吃豆丹。后来他们都陆续返回了南京,对灌云的豆丹很是怀念。灌云圩丰有个老吴,他到南京去,就找到以前在灌云下放过的南京的老王,说我给你带点东西来,老王一看是豆丹,很是高兴,说南京盐水鸭是我的命,有了灌云豆丹,我就不要命了”。
如今,在灌云吃豆丹已不仅仅是为了一饱口福,也不仅仅是一种地方民俗,它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和生活理念。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大行其道,人们在讲究营养、讲究保健的今天,豆丹正好迎合了这个潮流。淮海工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吴胜军就是国内一位唯一以豆丹为研究课题的博士研究生。他的数十篇关于豆丹的论文在国内的许多学术刊物上发表。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向我们介绍说:“豆丹不仅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是有相当好的保健功能。首先,从营养价值角度上讲,粗蛋白占豆丹的65%,其中,Y氨基酸占总量氨基酸的54%左右,脂肪占豆丹干重的2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脂肪酸的64%,这是从它营养角度来讲;其次,从它的保健功能来讲,在豆丹体内含有总量脂肪酸,36%的亚麻酸。国内外研究表明,亚麻酸具有降血脂,防止血栓形成,抗癌的功效;所以说豆丹具相当好的保健功能”。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从前毫不起眼的小豆丹,如今摇身一变,由乡间土菜变成了宴席上的大菜。现在,上海、南京、广州等的许多大饭店,都把豆丹变成了一道招牌菜。过去曾是大豆天敌、人类公害的豆丹,现在竟已成为人们热捧的美味,这真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绝佳事例。在一代又一代厨师的努力下,如今,灌云豆丹的做法已花样翻新,五花八门。其做法有烧、炒、烩、蒸、炖、炸,用豆丹做出的菜肴就达四十种之多。
曾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珍品豆丹,如今已风行到淮海地区的高档饭馆,不再是灌云特有,但其做法与风味,还是以灌云为翘楚。特别是冬季入节豆丹,从豆地刨出后,如何除去土气,使其更加鲜香美味,更是灌云厨师一绝。尤其是灌云三星大酒店烹制的”三星豆丹”当属连云港地区之最。中国名厨陈光山烹制的“陈光山三星豆丹”则堪称灌云一绝,2012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名菜称号,中央电视台曾先后三次为他做过专题报道。陈光山曾经经营的三星酒馆如今已升格为三星大酒店—灌云豆丹美食城,其营业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如果说灌云豆丹甲天下,那么三星大酒店的“三星豆丹”则甲灌云, 实为名不虚传。
没有吃过河豚,不知道这人间至味到底如何,小小豆丹就是人间至味,它无毒,不用像吃河豚那样,要冒生命危险。不论是青豆丹,还是入蛰的豆丹,夹两块放在口中,上下牙齿一合,一股鲜香立即在嘴里蔓延、升腾,让人回肠荡气,齿颊生津。
很久以来,灌云的许多文人、学者还写出了一系列的美文妙章,对豆丹的渊源,加工,开发加以阐述论证。在灌云,吃豆丹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而且业已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举办中国灌云豆丹节的条件和时机日趋成熟。盱眙把小水沟中不起眼的小龙虾做成了一篇大文章,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愿灌云举办豆丹节不再是戏说、笑谈,而是推动灌云经济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灌云的豆丹产业也会像盱眙的龙虾产业一样,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灌云豆丹不仅仅有美丽的传说,而且更应该有美好的未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收藏此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