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农村建设 > 正文

“让农民过上康居生活才是硬道理”——记杨集镇长流村党总支书记孙广军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14日15:31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转发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

    初冬,笔者有幸随同县委农工办领导一同前往杨集镇长流村采访,脚刚进村支部,那墙上大大小小的牌匾令吸引了笔者的眼球:“2010年度先进党支部”、“2010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2011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村委会主任向我们介绍,近三年来,灌云县杨集镇长流村由过去的“后进村”、“矛盾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稳定村”,该村农民增收步伐不断加快,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这些奖牌的背后,倾注着党总支书记孙广军的一片真情。

  为发展全村经济,他带领村民发展三大产业

  2009年10月,40岁的孙广军挑起了长流村党总支书记的重担。上任以后,他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全村经济放在甩掉落后帽子、加快建设新农村的突出位置。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经过反复调研和多种方案的筛选,最后他选择了带领群众着力发展“三大产业”。

  一是规模发展生猪养殖业。他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养母猪,给群众做出样子。全村6名村干部,平均养殖母猪10头以上,当年户均获利2万多元。村干部养猪发了财,村民们就跟着学。群众在养猪中遇到的困难,他千方百计、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11组村民周庭礼想发展规模养猪,但苦于资金不足。了解情况后,孙广军多次跑信用社,为其担保贷款5万元。如今,周庭礼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500头,年收入达10万元。在带领群众养猪中,孙广军十分注重搞好防疫,除了指导养猪户加强日常管理外,他还与县镇畜牧兽医专家保持经常性联系,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村里举办培训班,向养猪户传授科学养殖知识。现在全村年生猪饲养量已达1.5万头,全村养猪年创收1000万元,人均收入净增4000多元。

  二是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他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大力发展粮食、饲料、辣椒加工和做豆腐、炸馓子。目前,全村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农户已达110户,从业人员达300多人。具有辣椒酱加工制作技术、在外打工的村民陈兆春有回村加工辣椒酱的想法。孙广军主动与其联系,为其协调提供了厂房、场地、水电等,并为其申请注册了“长流河”牌商标,使其很快投入加工生产。农户的辣椒被加工制作成辣椒酱(半成品)后销往山东临沂、威海、日照等地市场,年销售量近千吨,既为种植户解决了辣椒销售难题又为加工户增加了收入。

  三是发展壮大建筑业。在他的牵头组织和多方协调下,本村具有从事土石方和建筑安装工程经验的村民组成了“长流建筑工程队”,常年承接县内外各项建筑工程。如今,从业人员已达100多人,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

  三大富民产业的加快推进,直接加快了农民的增收步伐,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与此同时,他通过整合村级资源,盘活村级资产,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近三年来,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为改善村容村貌,他为村民办了七件实事

  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孙广军团结和带领党总支一班人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积极改善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起了“一个中心”,实施了“六项工程”,使村庄环境整洁卫生,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齐全。

  “一个中心”, 即建起了长流村新农村服务中心。为了建好服务中心,孙广军紧紧抓住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开展的契机,积极争取在该村驻点的省委副秘书长胥爱贵的大力支持,并多次到省城进行协调跟进,与市县部门对接,最终筹措了60余万元资金,建起了新农村服务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576平方米,完全符合“七室两超市一广场”的配置要求。

  “六项工程”:一是改水工程,在本村不在改水项目区的情况下,他数次跑县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争取,并且着重依靠自筹资金,在去年麦收前,使全村523个农户,户户吃上了卫生、洁净的自来水;二是铺路工程,去年以来,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村铺设水泥路4500米,铺设砂石路7000米,将致富路铺到了家家户户门口,为群众彻底解决了行路难和农产品销售难;三是改厕工程,通过宣传动员和上下协调,为全村410个农户建起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四是渠系配套工程,通过协调争取上级帮扶,近两年来,全村新建防渗渠4000米,新建渡槽3个,维修电灌站3座,新建电灌站1座,疏浚渠道2500米,新建农桥2座,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村2560亩土地实现了亩亩能排能灌;五是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去年9月,他多方筹措并投入资金17万元,在村内新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聘请了专职卫生保健医生。该中心集康复理疗、针灸推拿、生活服务于一体,解决了部分村民居家养老的难题;六是平安创建工程,他在抓好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的同时,带领村干部协助报警点民警开展夜间执勤巡逻,寒来暑往,阴晴雨雪,从未间断,使全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的治安满意度显著提高,今年还被评为“省民主法制示范村”。

  为打造和谐稳定,他调解纠纷倾注一片真情

  孙广军常说:“家和万事顺,村安百业兴”。针对重大节日期间婚姻恋爱纠纷较多,春耕、三夏、秋种秋收大忙季节争水、争路、争机具,农闲建房、宅基地界址、瞻养老人等纠纷情况,他严格坚持超前部署,开展重点排查走访,发现纠纷苗头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地避免了许多矛盾纠纷的发生。

  三组村民王树叶的承包田紧靠刘连生等5户村民的家后,这5户村民一家看一家都在屋后栽了树。树长大后,遮光挡雨吸地劲。去年由于风调雨顺,别人家一亩水稻收了1500斤,而他家由于光照不足,800斤收成都不到,王树叶与5户村民说理而引发纠纷。5家人异口同声说,树是栽在自家地上,他家庄稼长孬长好不关自己事。孙广军知道这件事后,主动上门进行调处,他逐户做工作,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并给他们分析木材市场行情,其实不如种庄稼,他还带头将自己家的20多棵靠田树砍掉。在他的说服动员和带动下,这5户村民终于将各自家后的树全部卖掉,村民王树叶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采访归途,孙书记的一番话还响在笔者的耳畔:“作为一名村支书,就要带领村民奔上致富路,让农民过上康居生活才是硬道理。”是啊,在我县全面推进小康建设进程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好干部、好支书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奉献。

18.jpg

图片左起三杨集镇长流村党总支书记孙广军

 

责编:灌云县人民政府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收藏此页】【打印】